BG大游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司长刘金峰指出,“吃得安全”、“吃得健康”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习提出“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万余项指标,涵盖了从农田到餐桌、从生产加工到产品全链条、各环节主要的健康危害因素,保障包括儿童老年等全人群的饮食安全;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监测、食源性疾病监测两大监测网络以及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体系;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监测已覆盖万余家各级医疗机构;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监测食品类别涵盖我国居民日常消费的粮油、蔬果、蛋奶、肉禽、水产等全部大力推进国民营养计划和健康中国合理膳食行动。加强对一般人群和婴幼儿、孕产妇、老年人等特殊重点人群的科普宣教,广泛开展合理膳食指导服务。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秉持标准严谨实用,监测灵敏高效,评估科学权威,营养惠民便民原则,努力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饮食安全与身体健康。
二、就食品安全标准制定,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司长刘金峰指出,近年来,按照“最严谨的标准”要求,完善了以风险监测评估为基础的标准研制制度,建立了多部门多领域合作的标准审查机制,持续制定、修订、完善食品安全标准。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分为通用标准、产品标准、生产经营规范和检验方法四大类,覆盖从原料到餐桌全过程。其中,例如食品中污染物、真菌毒素、标签和食品添加剂使用等通用标准和乳品标准、肉制品等产品标准,主要限定各类食品及原料中安全指标;检验方法标准是配套安全指标制定的检验方法;生产经营规范标准侧重过程管理,对食品生产经营过程提出规范要求。四类标准相互衔接,从不同角度管控食品安全风险。
三、就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工作,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主任李宁指出,按照《食品安全法》要求,我国从2010年开始组织实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工作。通过连续十多年的监测,初步掌握了我国主要食品污染状况和趋势,如发现局部地区部分食品重金属污染、农兽药残留超标、致病菌污染以及新的潜在的其他风险等食品安全隐患,对发现的隐患及时开展风险评估,通报相关监管部门及时制定修订相关限量标准,有效发挥了监测评估的预警作用。同时,也基本掌握了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主要食源性疾病的发病趋势和发病规律。例如根据各地报告,我国毒蘑菇中毒主要发生在南方一些地区,前些年,全国年均发生中毒1500余起,每年死亡70人以上,近年来,通过地方加强对中毒高发地区及时发布风险提示和加大消费者不采不食野生蘑菇针对性的科普宣传,明显降低了毒蘑菇中毒的发生起数和死亡人数。
四、就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指出,第一,对一般人群推荐条款,2016版是6条,现在增加到8条。主要增加了规律进餐、会烹会选、公筷分餐、杜绝浪费、饮食卫生等方面内容;第二,增加了高龄老年人膳食指南。高龄老年人是指80岁以上的老年人,提出了食物多样,而且要充足,质地应细软、宜消化,多吃鱼禽肉蛋奶,合理选择营养品,经常测体重和进行营养筛查。同时,高龄老年人也更应该注意食物的各种搭配,要防止因为单纯吃素、怕荤,不吃荤菜而导致的像蛋白质摄入过少、肌少症等等这些营养不良情况的发生;第三,更强调膳食模式。首次定义并推进东方健康膳食模式,提出食物多样、清淡少盐,蔬菜、水果和鱼虾水产等摄入量要高,奶豆类要多,并具有较多的身体活动水平;第四,更新了定性定量食物的选择和膳食营养的概念。进一步完善了图形和食谱的可视化、可读性和可操作性,便于实际工作中能更准确的理解和进行指南。
五、就我国居民营养健康促进成效,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司长刘金峰指出:一是加强政策标准引导;二是改善专业服务;三是普及营养知识。监测结果显示,我国居民营养健康状况持续改善,城乡差异逐步缩小。2020年我国18-44岁居民身高分别为男性169.7厘米、女性158.0厘米,比2015年分别增加1.2厘米、0.8厘米。农村6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由2015年的11.3%下降至5.8%。人均每日烹调用盐9.3克,比2015年下降1.2克。定期测量体重、血压、血糖、血脂等健康指标的人群比例显著增加。
六、就如何科学解读营养标签,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主任李宁指出,营养标签主要是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营养成分表;二是营养声称;三是营养成分功能声称。营养成分表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信息,往往有三列数据:第一列数据,说明的是这个食品里面主要含有的营养素的种类;第二列数据,反映的是每100克食品或者是100毫升BG大游,或者是每份食品,不同食品单位不一样,比如液体是100毫升,固体是100克,还有每份,这些食品里面各种营养素的含量;第三列数据,是NRV的百分数,反映的是每个人一天吃100克这种食品,每种营养素满足人体需要量的程度。当然不同食品可以根据营养素含量的特点做各种声称,比如它可以声称高蛋白的食品。此外,食品营养成分功能声称是低脂或者无脂,低钠或无钠的、低糖或无糖等等,营养标签标准里面都有严格的规定。
七、就如何预防控制校园食源性疾病、防范和杜绝学生食物中毒事件,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司长刘金峰指出,学生饮食安全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学校也是容易发生聚集性食源性疾病的场所。要始终将校园食品安全和防范学生食物中毒作为工作重点。一是将学校食品安全和食源性疾病监测作为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重要内容。动态研判监测发现隐患问题,并及时通报会商教育、市场监管等部门,协同强化风险防控措施;二是协同教育、市场监管等部门抓好《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的落实。围绕采购、贮存、加工、配送、供餐等关键环节,健全学校食品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同时,组织疾病预防控制、社区卫生、妇幼保健等专业机构,加强学生营养监测,指导学校和幼儿园等做好食育进课堂,提升师生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素养;三是组织开展主题宣教活动,动员全社会守护校园食品安全。在每年的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BG大游、全民营养周和“5·20”中国学生营养日主题宣传活动中,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校园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相关科普宣传,预防和控制学校食源性疾病发生,严防学生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八、就食物当中添加剂的安全使用,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主任李宁指出,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采取了严格的审批管理制度,只有工艺技术上确实有必要,而且我们要经过风险评估,安全可靠的食品添加剂才会批准使用。即使安全性得到保障,没有工艺必要,也不会批准使用。此外,我们对每一种食品添加剂在哪些食品里面能够用、使用量是多少,都有严格规定。对食品添加剂的管理、标识,食品添加的生产许可,也都有严格的相关要求。所以,只要符合标准规定的食品添加剂,使用都是按照标准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食品添加剂都是安全的。
九、就公众如何科学选择食品和饮料,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主任李宁指出,市场上有很多食品的标签上标注了“零添加”和“纯天然”,无论标签上标注的是“零添加”或“纯天然”,还是在食品生产过程中使用了食品添加剂,只要是符合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规定,都是安全的。食品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添加剂,那就必须在食品标签配料表中进行体现BG大游,所以通过消费者来看标签,我们就知道这个食品里面用的食品配料是什么,使用了哪些类别的添加剂。食品生产企业在设计标签时一定要真实、准确,还要客观和规范,避免通过声称对消费者产生误导。
十、就营养人才培养,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指出,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国居民的营养健康诉求日益强烈,但接触到的营养传播内容良莠不齐BG大游。培养营养人才,保障全社会营养传播的科学性和营养干预的权威性,对促进全民健康至关重要。国家卫生健康委高度重视营养人才培养,加强营养人才梯队建设。一是培养群众身边的营养师,打通营养健康落地最后一公里。《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之合理膳食行动指出“每万居民应配备1名营养指导人员”;《基本医疗卫生和健康促进法》强调“开展未成年人和老年人营养改善行动”,在托幼机构、学校、养老机构、食品企业、餐饮单位等重点场所配备专(兼)职营养指导人员,具体对幼儿、中小学生、老年人等重点人群提供便捷的营养指导服务;二是培养中坚力量。组织疾控人员营养专业技术常态化培训,加强高等院校营养学科及人才建设,发展注册营养师、营养技师、公共营养师等不同层次人才的培养策略。三是组建权威国家专家队伍。2021年成立国民营养健康专家委员会,汇集营养、农业、医学、食品等多领域200名专家,科学指导营养健康工作。
十一、就严防食品传播新冠病毒,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主任李宁指出,关于如何防范新冠病毒通过冷链传播,重点应该放在对生产经营从业人员的防控,特别是高风险岗位人员的管理:做到闭环管理、落实测温扫码、加强个人防护(如防护衣、护目镜、面屏和N95口罩)、建立健康状况台账(监测十大症状:发热、干咳、乏力、嗅觉味觉减退、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腹泻)、实施经常性核酸检测(隔日核酸)。作为消费者,到正规场所购买食品,做到勤洗手,家庭烹饪时按照食品安全五要点(如保持清洁、生熟分开、食物要彻底烧熟煮熟、在安全的温度下保存食物、使用安全的水和食物原料),来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
十二、就外卖食品安全与生乳标准,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司长刘金峰指出,从食品安全角度,无论外卖与堂食BG大游、网购与实体店购买,对食品安全的要求是一致的。外卖、网购食品的生产经营者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加强生产、储运、配送各环节管理,共同维护广大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生乳标准分两个层次,有食品安全标准和食品质量标准。农业农村部也在积极推动生乳质量分级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