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竞技RAYBET·(中国)官方网站
我国食物系统如何转型(下)BG大游
发布:2023-11-01 20:00:11 浏览:

  BG大游受资源环境的约束,农业缺水严重BG大游,化肥农药投入过高使得土壤肥力下降,人均耕地较少且耕地质量不高,粮食持续增产面临巨大压力。随着人口的持续增加,我国粮食消费总量呈刚性增长的态势,蔬菜、水果、蛋奶和水产品的消费仍未达到《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的目标水平。优质蛋白和多种优质农产品供不应求,食物生产和加工的标准不能全面满足居民的食物营养需求。

  膳食结构不合理BG大游,导致营养相关慢性疾病高发。近年来,尽管我国居民的营养健康状况有所改善,但仍面临因膳食结构不合理所导致的营养不良、超重肥胖及微量营养素缺乏等三重负担。Yang et al.(2010)发现城乡居民对维生素A、铁、锌和钙等微量营养素的摄入不足。此外,《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6岁以下和6—17岁的儿童超重肥胖率分别超过10%和20%BG大游,而18岁以上居民的超重肥胖率已经超过50%。与此同时,由饮食相关疾病所产生的医疗经济成本不断增加,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将带来更大的经济负担。

  严重的食物损耗、浪费为食物数量安全带来巨大威胁。食物浪费不仅加剧了资源和环境问题,还与国家粮食安全问题息息相关。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食物浪费现象越来越普遍,尤其是消费端的食物浪费占整个食物损失和浪费的比重最大。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显示,我国居民每年的餐饮食物浪费量约为1700万—1800万吨,基本能够满足3000万—5000万人一年的口粮消费。因此,在人口增长和资源短缺的背景下,为促进食物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应提高对食物损耗及浪费的关注。

  资源环境压力加剧,极端天气等气候变化导致的灾害不断增加。食物生产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对我国耕地资源、水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进一步加剧了水土资源短缺和质量恶化的问题。化肥农药不合理施用和工业污染等导致全国耕地面临酸化、板结养分失衡等退化风险。此外,近年来我国频繁遭受干旱和暴雨等极端天气,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且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未来我国遭受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的风险也将不断增加。因此,为有效应对这些现实问题,应加快我国食物系统的转型。

  建立营养导向型农业生产体系,保障居民膳食营养需求。加强科学指导以营养引导居民食物消费,进而引导食物生产结构调整,促进食物生产与消费的协调发展。将生产模式逐渐由“种什么、吃什么”向“吃什么、种什么”的方向转变,把营养需求和消费需求同农业生产紧密结合。加大对营养强化型农产品的研发和推广,鼓励和引导居民增加对全谷物、杂粮、蔬菜和水果等健康食物消费的消费,减少对高脂、高糖和高盐类食物的消费。同时探索促进食物生产与消费协同发展的有效途径,减少生产、加工和消费环节的损耗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促进“营养—食物—环境”的耦合。

  推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生产消费模式。以农业绿色发展指数为考核依据,加大农业生态环境监督力度。建立和完善绿色农业的科技创新和推广体系,形成农业绿色发展道路,加强农业面污染防治,缓解资源和环境压力。提高对绿色农业的资金支持政策,鼓励绿色农产品品牌的建设,对绿色农产品给予适当的政府补贴。培养消费者绿色低碳的消费理念,加大绿色环保理念的宣传和推广,加深消费者的绿色意识,从而提高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的认知和溢价能力。

  倡导适度加工BG大游,减少营养素流失。为减少食物损失和营养成分流失,要避免食品过度加工,加快完善食品加工标准体系,规定加工精度范围,引导加工企业严格把控食品加工精度,提高产品附加值,保障资源高效利用。加大对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技术、高效节能关键技术设备、健康食品和营养食品的研发和应用示范力度,提高加工效率,优化产能结构,最大化保留食物营养成分。加强科普宣传,让消费者认识到食物过度加工的危害,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膳食习惯和消费观念,鼓励人们增加全谷物营养健康食品的消费。

  制定配套支持性政策,加大对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在农业支持政策改革方面,提高政府和利益相关方对食物系统科学转型的重视,制定国家层面的战略目标。加快对农机合作社等农业服务组织的培育,并不断健全合作社的规范化运行管理机制。提高新时代青年人群参与农业及食物生产的积极性,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素质培养。在农业科研投入方面,启动多学科交叉促进“食物系统科学转型”的重大研究计划。加大对食物生产、加工、储运及减损等方面新技术的投资和研发。鼓励全民参与农业研发推广活动,不断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从而促进食物系统生产力提升BG大游。

  构建可持续食物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科学量化评估食物系统转型程度。为更好地评估可持续食物系统的有效性,未来应从保障粮食安全、促进营养健康、强调绿色低碳、提高韧性、扩大包容性5个层面考虑,构建我国可持续食物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具体的量化指标,制定每个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和测量标准,全面科学地量化食物系统的转型效果。为进一步完善和优化食物系统,推动中国食物系统向高产高效、营养健康、环境可持续、更具韧性、更具包容性的目标转型,提供可靠的衡量标准。

  (第一、第二、第三作者系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研究员,第四作者系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