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竞技RAYBET·(中国)官方网站
食品包装上BG大游面的营养素参考值到底有什么用?
发布:2023-08-25 11:09:42 浏览:

  BG大游目前中国营养素标签其实并不合理完善,有以下几个不足和容易陷入营养误区的点。首先说明如何看懂营养标签☞

  1. 帮助了解这款产品的基本产能营养价值。(维生素,矿物质还是无法了解的)

  2. 估算自己一天进食是否平衡(还有没有多余额度吃下某样东西),尤其是钠有无超标。

  但是港真,这个表格如果参考不当,其实会走入一些误区BG大游。以下就来讲讲其中三个值得注意的地方:(太长不看星人可以只看下面黑体字就好啦,白白~)

  2. 格式并不统一,有的商家仅仅标注标准规格营养素,有的商家会仅标注“每份”(自定义)的营养素含量。

  首先这份表格式样是标准的,它来自于《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28050-2011)这一份2011年推出的国家标准。它的标准格式是:

  这基本是全世界有要求标注食品营养成分表格里最精简的表格了,当然也基本涵盖了广大吃货需要了解食品最基本的需求,就是三大供能营养素(蛋白质BG大游,脂肪,糖水化合物),还有一个有上限的钠。

  可见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要求都是至少涵盖了中国这几样,而很多国家同时会把“饱和脂肪”和“糖”(sugar)也要求加进去。这里要附注一下的是,这份国标通则里,对于澳洲的营养标签阐述有一点错误,因为澳洲也是强制要求注明饱和脂肪含量的,而不仅仅是脂肪含量。(请见澳新食品安全法Food Standards Code1.2.8)。

  这个最大弊端就是吃货们不知道这当中有多少添加糖(或者是自然存在的简单糖),这尤其不利于糖前和糖尿病人控制饮食。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膳食建议:每天摄入的自由糖(free sugar)—也就是单糖,双糖类不超过总摄入能量(2000kcal一天)的10%也就是大约50g自由糖。[1] 所以要想健康饮食,其实控制和关注单双糖摄入量是很有必要的,而最简单的食品营养表格却满足不了这个需求。

  所以中国这份表格第一个问题就在于如果不标注糖(sugar)的含量的情况下,很多消费者可能会根据总碳水化合物来判断糖的含量(当然有这个意识的其实都已经是营养学小神龙级别的了),而更多对食品营养不甚了解的吃货们,由于没有标注糖份含量,很容易导致他们直接不知道这份食品当中有多少糖分。举个小李子:

  它就用了国标里最标准和简洁的营养成分表格,我们可以看到它标注的100ml中的碳水化合物是7克(3%NRV),但是我们其实并不知道这当中有多少是添加糖有多少是其他种类的糖水化合物,而根据成分表我们可以看出其实含有“碳水化合物”的成分还有不少。所以一罐下肚后,我们并不知道自己喝了多少添加糖。

  对于液态饮料,其实我们可以知道的是添加糖通常占总碳水化合物相当大的比例,所以还算简单一点。但是对于以下固体尤其是烘焙类产品来说,如果不表明“糖”的量那就是非常容易傻傻分不清楚了: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为台湾一烘焙类食品营养标签,其要求和中国大陆类似,它多加上了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两项,其中热量用大卡(kcal)来表示(1kcal约等于4.18kj)。其中“公克”就是克。

  由于是固体,而且是芋头蛋糕,所以总碳水化合物有一部分比例肯定来自于芋头和面粉。而剩下的就是砂糖,可是我们无从知道这款蛋糕究竟加了多少糖,仅仅知道它总碳水占23.3%。这对于健康的吃货其实没什么大不了,闭着眼往嘴里塞也不会有问题啊。可是对于需要控糖的人群来说,是非常不方便的。

  由于国标里仅仅要求了需要标注这“1+4”的营养素NRV,但是没有说规格必须100g或者是自定义规格。于是很多食品厂商有了很多自由发挥的余地,也给了消费者比较混乱的理解。

  比如在大部分只标明100g或100ml的食品上,有的吃货一看它能量仅仅占个位数的NRV就哗啦啦爽歪歪地一瓶下肚,殊不知这一瓶有600ml,所以你实际上鲸吞了6倍于标识的NRV的量下去。

  又或者,如上图某食品选择只标出它自定义“每份”(一枚)的营养权重,所以你可以看到其实它是25克食品的营养含量而已,并非标准的100g。这样对于粗心的吃货又是个难题了,因为25克显然只有一丢丢,而吃货一旦打开一包(可能是饼干)的零食后,求有多少概率仅仅吃一份?

  所以由于国标没有强制性的“每份”的规范,有不少生产高热量,高糖高盐相对不健康食品的商家在营养表上下灰功夫,用自定义(而不科学)的“份”来代替100g标准量。这容易误导部分粗心消费者。但是反过来,如果上图这款食品,不是标注每份而是仅仅标注100g的营养成分,那么好(duo)奇(yi)的吃货又会问:那我咋知道我吃多少块是100g啊!还不是没鬼用!

  辣么好的做法应当怎样呢?简单呀,就是既要求标注100克或毫升又要标注每“份”的营养素不就解决了么(澳洲就是这样要求的)。

  上图为某食品的营养素表格,它符合澳新食品法对营养素表格的要求。不仅列出了每100克或毫升的营养比例,也列出了“每份”(自定义)的营养素含量,而且给出了糖和饱和脂肪的含量。这样表格虽然更加复杂,但是对于求知欲强的吃货,还是更加清晰有帮助的,不是咩?

  很多吃瓜群众其实完全不知道这个百分比是根据什么算出来的,然后完全依赖那个百分比,说30%就是觉得大概占一天总量的三分之一这么简单BG大游。

  而其实,由于每个人性别,身高,体重,生理病理情况都有所差异,对于比较平均而健康的人来说,粗略用NRV确实很方便,但是对于一些身体情况方差很大的人群(比如特别瘦小的女生,长期卧床的病人,高血压患者,运动员等等)这个NRV的误差就相当大BG大游,用作参考反而容易造成错误估计。

  (以上表格来源于卫生部通知印发《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全文)《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

  就数据而言,这个表格制定还是非常科学的,是通过大数据取平均值然后用以估算大部分人群的营养和热量需求制定的。

  所以对于大部分健康人都是适用的,反之而言,对于任何偏离“正常人”的人群或者有特殊需求的人群(比如对身材要求极其苛刻的运动员和模特),这个数据则非常不适用。同理,对于任何病理情况特殊的人,也不应当过度依赖NRV,而应该直接使用表格里的“绝对值”。比如高血压或者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是绝对不能使用钠的NRV参考量来衡量食品是否合适自己,因为正常人钠摄入推荐上限是2000mg,而对于需要严格控制血压防止心血管疾病的人群,美国AHA机构则建议把钠摄入量进一步减少至每天1500mg(比正常人打了个7.5折)[2]。所以此时这类人群就千万不能看着食品标签上钠的NRV照单全收了而应当在心中默默打折。

  那么大概多低才叫低钠食品呢?澳洲营养协会给出的建议是:不高于120mg/100g的固体食品通常可以认为是低钠食品。[3]

  同理对于很多想减肥又瘦小的软妹纸而言,其实这个数据更加接近成年男性的能量需求而离你的目标相差甚远,因为对于低体力活动的瘦小女生来说,有可能每天1400kcal的热量就足够保持体重了,辣么这个NRV的百分比就应该去除以0.7才适用。

  确实如此,搞这么累并不是大众喜闻乐见的BG大游。不过如果不想老了总跑医院总戴着老花镜看降压降脂药品说明书这种更加枯燥的东西,也不想像现在很多中年大叔大妈被朋友圈的养生降压降脂除通风神药广告文章忽悠得钱包空空,年轻的时候还是受累多学习正确的饮食观比较好,毕竟受益的还是自己。

  最后表明其实食品营养表格是个非常大的话题,还有很多读者会有疑问比如这些热量值是怎么计算出来的,有机酸和一些醇类(不属于三大产能营养素)的物质又是怎么算?